随着医疗科普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人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体检更是被越来越多人列入计划当中。
而作为肝病大国,更多人选择在常规体检项目中加入B超或CT,以期能更早发现肝脏病变。但是检查单上那些看着就很吓人的专业名词让人胆战心惊,时刻担心自己会不会是癌症。
弥漫性肝损伤
这是B超里很常见的一句话,很多人一听弥漫性损伤就吓坏了,这是不是整个肝脏都“坏了”?
许多患者被这句话吓得不轻,以为肝脏都“弥漫损伤”了,肯定是病得不轻! 其实,弥漫性肝损伤并不是这个意思,它并不提示病情的轻重。只要是肝脏整体出现了基本一致的变化,都叫做“弥漫性肝损伤”。比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都属于肝脏弥漫性病变,因为这些病变在整个肝脏的分布是相对一致的;所以彩超报告显示肝脏是“弥漫性肝损伤”,意思是你们没长肿瘤。 如果真的是肿瘤,会提示占位性病变。
因此,患者别被医生说的“弥漫性肝损伤”吓着,肝病是否严重,要看肝功能等许多指标并结合临床才能确定。
肝血管瘤、肝囊肿
越来越多人在检查时发现肝血管瘤和肝囊肿,都是瘤和肿了,这下严重了吧?
发生在肝脏的囊肿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疾病,就是一般所谓的“肝水泡”,是肝脏内不含实体组织的空泡。临床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概率会增加。全球患病率仅为4.5%~7.0%,常见的是先天性肝囊肿,不需要!
而肝血管瘤是指肝脏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属于肝占位性病变,发病率仅次于肝囊肿,普通人群发病率为5%~20%。
但它并非肿瘤!
临床上以直径≤5 cm的小血管瘤为主(60%以上),生长较为缓慢,无任何临床,一般不需要。长到10cm以上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比较危险,需要及时。
肝内钙化灶
肝内钙化灶是影像学检测中常见的结果之一,可能与肝病相关的(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形成的瘢痕),也可能是肝外原因(先天发育、钙磷代谢紊乱等)。
肝内钙化灶不会自行消退,但一般体积小时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影响,不需要。但是如果直径太大(≥3cm)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了。
肝胆卫士李亚磊表示:中医以宏观性、整体性偏重于机体的反应,强调辨证论治,注重症候表象,以象推理。目前中医世家李亚磊院长研发的“龟源治肝七法”,根据病人的病情“七种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结合龟源贴的针对肝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