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你自己的故事
教人讲故事的书有不少,有人把故事划分为“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愿景的故事”、“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等类别,也有资料将故事划分为重生的故事、创造的故事、战斗的故事。
我的建议是,抛开这些条条框框,请先想一想,你有什么属于你自己的故事?什么事让你觉得特别感动?什么事情让人大吃一惊?什么事情让你饱受困扰?什么人是你喜欢的?什么人给了你很大的帮助?
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深刻触及你心里某个点的某件事,往往也能够唤起听众的共鸣。所以不要太在意故事类型,而是先从打动你自己的个人故事想想。
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好处很多,它来得更加真实,因为是自己的故事,也就更容易充满细节,这样也就更容易讲,而不用死记硬背,讲述起来会显得更加自然流畅。另外因为是自己真实的感情,更容易引起共情。
有个朋友就曾经讲过一个让我深为感动的故事。
她说,我的亲戚里我喜欢我的小舅舅,因为有一次我从楼梯上跌了一跤,屁股坐到台阶上,噔噔噔噔,一直摔了下来,别人都在说我怎么那么不小心时,只有我的小舅舅赶紧跑过来抱着我问我有没有事。我小舅舅总是会这样,有事情个出来护着我,这让我觉得对一个人好,不一定是要讲大道理,而是他能不能够时间站在你身边保护你。
我听了这个故事,立刻就能够感受到她的小舅舅对她的爱护和她对她小舅舅的喜爱。
讲述参与TPM的故事也一样,先想想看,这件事里你感触深的是什么?提到这件事,你个想到的是什么?好好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去建立你的故事。
第二,使用SBI模型
可能不少人还是会说,我有感受,但是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讲故事,那怎么办?
我推荐给大家一个模型:SBI。
S:Situation,境况。也就是说我面临一种什么情况,身处境地如何。
B:Behavior,行为。就是说在上面的境况下,我做了什么,或者别人做了什么,或者团队做了什么。
I:Impact,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更多的需要从自身出发,谈谈对我自己的影响是什么。
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近利用这个模型讲的一个故事。
当时我要给我们台湾工厂的管理层和办公室人员做一个关于TPM的沟通和培训,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大家在目前的基础上,将TPM做扎实并继续往前推动。
在培训开场时,我就讲了我前一天发生的事情:昨天台风来,大家都知道,新北市放台风假,而台北市不放假。我住台北市,咱们工厂在新北,于是昨天我就不用来上班,于是我就琢磨着下午去哪里逛逛。想来想去我去了板桥林家花园,可是坐捷运去到门口,我才发现林家花园不开门,我才发现我忽略了板桥使用新北市,虽然它跟台北就隔了一条河,虽然坐捷运过去真的很近,但是人家在放台风假!
大家都听得很开心。我继续分享道:我从板桥林家花园事件中领悟到,生活中、工作中常常会有些看上去可以忽略的知识、常识,却会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让你掉坑里,板桥属于新北,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坑,我今天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讨论的话题,有不少点也属于这样的性质,也许我们的忽略,就会让大家不知道哪一天掉坑里。
通过这样一个开场白,我注意到大家严肃的表情放松了很多,对我接下来要谈的表现出来了更多的兴趣。
其实这个开场白就是用了SBI的模式快速搭建起来的。台风天来了,有的地方放假有的不放,这是我的S,我选择了去板桥逛逛,这是B,然而却吃了闭门羹,产生了一些领悟,这是I。
你看,就是这么简单。同时,这是我新鲜真实的遭遇,是属于我的故事。而对于台湾人来说谁又没有遭遇台风天呢,对大家来说,谁没掉坑里过呢?
我近也听过一位AM现场同事分享的故事,我觉得是我半年多来听过的故事。
这位同事先是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谈起了他们生产线某个设备近来碰到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过多的分享问题的技术细节,而是谈了很多这个问题对现场同事们的影响,比如现场清洁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大家做事情时候的火气也大了,问题解决不了,他自己也觉得心烦。然后经过一番分析研究,他们在确定了可能的根本原因后采取了某项措施,结果很好,这下他终于觉得松了口气,再也不用明天做那么多清洁了,现场的同事也不用带着火气做事,而他也可以安心睡觉了,不用下班还在担心电话来。
之所以觉得这个故事好,是因为讲述者很克制,没有花时间描述问题的技术细节和分析问题的具体技术过程,而是更多的在谈问题发生后大家的心情感受,和采取了行动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和感受。他用的就是SBI模式。他克制了技术范,而将重点放在Impact上。
要想讲好故事,大家不妨先从这两点做起吧:,讲述你自己的故事,第二,使用SBI模型。
文章内明: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整理发布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