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不是的,“糖果”也不会一直有效。
“我并不埋怨医院报案,恰恰是这事给了我一个深刻警示——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法律意识。”
从医现女儿遭家暴报警,到被检察机关批捕、起诉,再到被取保候审、接受救助……2020年所发生的一切,成为姜杰(化名)今生抹不去的记忆。
女童疑遭家暴,医院及时报警
一日上午,一名伴有昏迷的3岁女童被120急救车送到北京儿童医院抢救。
虽然女童很快恢复了意识,但医现,女童双眼周、右面部可见淤血吸收痕,背部下方可见多处陈旧伤。
在医生的询问下,女童的妈妈含糊地说:“孩子被她爸摔了一下。”次日,经过多科室的专家会诊,北京儿童医院作出专业判断,认为女童受伤可能是家庭所致。随即,该院通过保卫处向驻院公安民警报了案。案件当日移交至北京市公安局门头沟分局办理。
面对医生和警察的询问,女童的父亲姜杰坦承,他和妻子因孩子教育问题发生争吵,一气之下把女儿彤彤(化名)重重摔在地上。
经法医鉴定,彤彤为重伤二级,经公安机关提请逮捕,检察院对姜杰以涉嫌故意伤害罪作出批捕决定。
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姜杰认罪悔罪,同时也向检察官吐露了自己生活的不易:妻子患有智力残疾,两个孩子年幼,母亲患癌症急需手术费用,养家的重担压在他一人身上,希望能够早日出去挣钱。
鉴于彤彤身体恢复较好,检察院对姜杰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决定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6月下旬,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家庭不是法外之地,国家立法干预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
但是,在育儿问题上,近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约八成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借鉴。
很多家长错误的把家庭作为一种惩戒手段,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的行为,不仅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还有可能因为家长的情绪失控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2021年1月20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同时,我国拟立法规定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内部事务,也事关公共福祉。《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政府、学校、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促进家庭教育。
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草案明确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并对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作出规定。
“巴掌”不是的,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更大的伤害
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当孩子犯了错误时,适度的惩罚,可以让孩子知敬畏、守规矩、懂进退。
不久前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实行)》中,家庭教育被赋予科学合理的“惩戒权”。
只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单纯的惩戒教育要不得。惩罚,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行为,并且学会正确的行为。
但,单纯的惩罚,无法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
得克萨斯大学伊丽莎白·格肖夫博士(Dr·Elizabeth Gershoff)花了50多年的时间,利用整合分析方法做了一项研究,对60年来的儿童体罚教育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她的分析发现,体罚的优点是孩子马上服从。
但是,不幸的是,体罚并不能保证孩子一直服从。从长远来看,还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冒犯行为。
父母需要不断地升级自己手中的“胡萝卜”+“大棒”,用来控制孩子的行为,直到父母再也拿不出更厉害的惩罚和奖励,孩子就彻底摆脱了父母的控制。
有研究表明,经常被打的孩子还会产生另外9项不良后果,包括越来越频繁的攻击行为、犯罪、精神问题、亲子关系裂痕等。
而且,在惩罚教育中,一旦父母的情绪失控,体罚就有可能升级为虐待。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实施的基础
我们总想通过种种先进的教育来让孩子独立,来让孩子。
然而却忽略了: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我们与孩子先有关系,后有教育。
通过与父母的联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他能够感受到一种稳定的安全感。然后,他才能够放心地感受自己内在生命需要建构的部分。
如果孩子跟父母能保持一个随时可以联结的状态,他就有勇气去体验那些对他来讲可能会有恐惧、焦虑和担心的事情。那份联结对他来讲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支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发展自己的源头,孩子天生渴望被父母“看见”。
当父母与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他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去找“父母”,孩子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成长的力量,能够完全地去释放和建构自己,释放自己的生命力,当一个孩子的生命力展开了,想不都难。
睿智灯塔 家不是法外之地 保护孩子没有旁观者
济南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17小时前
2天前
3天前
1月17日
1月17日
1月15日
1月14日
1月13日
1月13日
1月10日